2022年5月24日,我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系于线上召开本学期第4期(总第25期)正学研讨会,学习研讨《“双一流”建设政策分析与优化》。会议由张冰冰老师主持,由李静老师、王欣亮老师、孙峰老师、徐志平老师共同担任评议人。2021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宁一静、张雪儿、贾士俊,以及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赵振铎、刘瑞杰分别进行了汇报分享,2020级、2021级、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之初,张冰冰老师简要介绍了“双一流”建设政策以及进行“双一流”建设政策分析与优化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钱学森之问”是对大学创新有限的担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的公共高等教育政策导向发生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学科成为一个基本的评估单元,同时学科也是创新的基本单元。因此,创新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双一流”建设能否终结“钱学森之问”?“双一流”建设政策成效如何?是否有优化的空间?这是学界内外关注的焦点所在,也是本次研讨会举办的初衷。
接下来,五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汇报分享。宁一静分享了题为《“双一流”高校教师跨学科激励机制——基于教师的视角》的研究。她基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将高校教师跨学科的激励机制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部分,利用定量加定性的混合方法研究分析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双一流”高校教师跨学科研究的激励机制。
张雪儿分享了《“双一流”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逻辑与推进策略——基于教师的视角》的研究,她基于信息域理论,综合运用SPSS与Nvivo等研究工具,分析在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规律,以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贾士俊分享了《重点高校专项支出对“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了多少?——基于156所重点高校的绩效检验》这篇论文,他指出该文聚焦于回应重点高校专项支出是否从整体上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以及如何提升专项支出绩效以切实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并对实证结果进行重点解读,最后在创新和不足之处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赵振铎分享了《高校科技成果奖励政策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路径——基于“双一流”高效的QCA分析》这篇论文,他从研究综述、样本选取与研究变量确定、变量赋值与真值表的构建、QCA单变量必要性分析和真值表分析、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五个方面展开阐述,着重介绍了QCA分析的相关步骤,对研究结论进行解读,并分析了政策建议,强调高校科技成果奖励政策要多使用正强化的激励方式。
刘瑞杰分享了题为《“双一流”建设政策分析与展望——基于邓恩政策集成分析的视角》的论文,他从问题的提出、政策集成分析框架及其对双一流建设政策分析的适切性、“双一流”建设政策实施效果的回溯分析、三对关系的处理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他指出本篇论文遵循邓恩的政策集成分析,以“双一流”建设政策为研究对象,集回溯分析与前瞻分析与一体,在动态过程中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考量,最后得出关于“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展望。
汇报结束后,五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评议。王欣亮老师首先对学生分享自己研究成果的行为给予肯定,进一步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选题意义。在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方面,他提出好文章的三个标准:选题新、方法新、数据新,并建议学生要吸收文献的优点并规避不足;同时,他认为学术论文不能局限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阶段,要对背后的机理做深层次的挖掘。王老师的点评对研究生的学术写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孙峰老师首先肯定了大家的选题,强调了研究方法中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必要性,同时指出QCA方法在具体应用中的不足,并分享了运用QCA方法的技巧和经验。
徐志平老师提出了研究中非对称性的问题,指出跨学科研究中强势学科和弱势学科跨学科知识迁移的逻辑具有不对称性,并提出QCA方法中的赋值应该更加多元、连续。
李静老师首先对宁一静和张雪儿的研究给予肯定,她指出相关选题和研究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并从文献综述和研究主题的关联度、研究方法表述规范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其次,李老师肯定了其他三位同学对优秀期刊论文的分析,她指出同学们在分享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扩展了学术视野。
最后,张冰冰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无论是优秀论文分享还是自身研究报告,都是不断学习、思考和进步的过程;各位老师的点评对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吸取老师们的意见与建议,做好会后论文修改和总结。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的学术氛围浓厚,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