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字,雷公碗,沣出纸,水漂帘”,这首流传至今的民谣叙说的是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边北张村的古老手工纸技艺——楮皮纸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张村造纸术源于西汉时期,唐朝时最为鼎盛,曾经祖祖辈辈都是造纸人,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千百年来淳朴的纸匠们使用原生态材料和手工打造的简朴工具,制造着可存千年的纯天然楮皮纸。由张逢学、张建昌、张刚祖孙三代人坚守的楮皮纸制作技艺至今仍完整保留着较为传统的工艺,2012年被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授予“北张村楮皮纸抄纸技艺传习所”,2021年被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授予“北张村楮皮纸制作技艺保护传习所”。
2023年3月21日,为熏陶和传承中国传统造纸文化,《文献保护技术学》授课教师李姗姗副教授组织2020级档案班到楮皮纸国家级传承人张逢学先生的家庭式造纸作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亲身体验古法造纸工艺并采集相关非遗档案资源。
北张村楮皮纸抄制技艺制作工序复杂,至今仍保留了祖先原有的造纸风貌,如采料、洗瓤、打浆、蒸煮、踏碓、抄纸、晒纸……等,从采集原材料到打包上市,楮皮纸制作足有大小72道工序,同学们观摩体验了其中的主要工序。
01泡料与除皮
将构树皮脱去外层粗皮,留下内层茎组织,再经过蒸煮等处理后放入水中进行浸泡,待其浸泡充分后捞出备用。浸泡后的构树皮需要放在碾子上进行揉搓,在揉搓的过程中,树皮上的粗纤维和杂质会剥离出来。这些粗纤维与杂质不适合造纸,因此需要挑拣出来。碾子的粗糙程度与揉搓树皮的力度在这一步里是关键。选择较粗糙的碾子、在揉搓时加大力度能够使大部分杂质剥离,有利于提高后期成纸的质量。
02踏碓
在这一流程中要将揉搓好、剥离完杂质的树皮放在机器下进行砸压,目的是使树皮中的纤维变得紧实且均匀,同时也将树皮中的水分和空气排出,使其更符合造纸的需求。
03切幡
砸压后的树皮组织的纤维还是处于粘连的状态,因此需要将其切断重组。这一步需要拿着锋利的刀对其进行切割,非常需要技巧与熟练度、细心和耐心。同学们也纷纷小心地体验了切割的过程,大都比较吃力与不熟练。可见造纸的每一步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与门道。
04舂捣
切断后的树皮要放进石臼,用木槌反复敲打,将树皮捣打成泥膏状,使得浆料的纤维分丝。同时,让捣出来的浆流出,剩下的浆料能够交织成更加具有强度的楮皮纸。捣这一过程是人工造纸过程中比较繁重的一道工序。
05洗浆
将捣好的浆料放入丝袋中,将其放入水中来回的摆动和冲洗。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将纸浆中的杂质和不可用的废料去除,只有用冲洗过的纸浆所做的楮皮纸质量才会更好。
把淘洗好的纤维放入抄纸槽内,使纸浆纤维游离地悬浮在水中,然后用竹帘投入抄纸槽中再抬起,让纤维均匀地平铺在竹帘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湿纸页,最后把抄成的湿纸移置在湿纸堆上。这一过程,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了多次,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抄出符合标准的成品,张刚老师表示抄纸需要足够的联系才能“出师”。
07晒纸
晒纸的过程就是把湿纸页变成可以使用的干产品,将一片片已经经过初步干燥的湿纸页一张一张分开,将其刷贴在墙壁表面。
08“听爷爷讲故事”
体验和学习楮皮纸制作技艺的同时,还对第一代传承人张逢学进行了专门访谈,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细听爷爷讲述北张村千百年来传承褚皮纸技艺的历史以及褚皮造纸的文化背景,感受这千余年的传统技艺与文化。张逢学自九岁开始跟随家人学习楮皮纸制浆技艺,15岁才开始学习抄纸,至今已从事手工纸制作七十余年,并把传承和保护古法造纸作为毕生的使命,“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这是我的责任!”。
岁月失语,唯纸能言。楮皮纸承载和凝聚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集体智慧,铭刻了以张逢学老人一家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代表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技艺。树寿千年,纸亦寿千年,造纸文化更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