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上午9时,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丁海斌教授的“基于大历史观之汉语言文档名词历史演进与文化类型研究”专题讲座于西学楼13层多媒体会议室准时召开,会议由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系学科带头人黄新荣教授主持,学科带头人崔旭教授、主任兼副书记王铮副教授、书记兼副主任李姗姗副教授等以及档案学、图书馆学专业的硕士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集体参会)
黄新荣教授首先为与会人员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丁海斌教授。丁教授是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哲学博士、档案学、科技史、中国史、法律史等学科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全国档案领军人才、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中国档案学会副监事长,数字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业研究中心主任,广西数字档案管理研究所所长,担任《档案学通讯》、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档案管理》《档案与建设》《档案》《山西档案》等多家杂志的编委、审稿专家、栏目主持人。主要研究档案学、中国古代史、中国科技史历史语言学等,发表学术文章3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
(黄新荣教授发言)
丁海斌教授在阐明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是认识与交流工具、书面语言是记录的工具等观点的基础上,从三个模块展开报告:首先,将档案语言与人类社会相联系,解剖大历史、大文化背景下的档案语言发展的历史,同时以问题和逻辑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档案专业语言,剖析档案专业语言的研究性质、历史分期以及基本逻辑;其次,阐释中国文档词汇历史演进的“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现代之中国”、“信息之中国”五个阶段;最后,对文档名词生成的七种文化形态进行了详细讲解,如认为文书是内生延续、由泛转专型,公文是内外文化融合型,档案是内外文化合回归型等,并对每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过程进行了严密的逻辑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当前数据时代发生历史巨变的情况下,档案要在这种变化中认识到位置与使命——永恒不变与变之永恒,开启两种管理模式:数据档案化和档案数据化。
(丁海斌教授发言)
在开放性问答环节,丁海斌教授从档案学科的未来发展、档案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档案学科在社会接纳过程中的壁垒问题等方面与师生们进一步展开交流。
(交流提问)
最后,黄新荣教授做了精彩总结,表示丁海斌教授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对档案历史的名词的演变、几个时期及其特点进行勾画,同时讲到语言这种概念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应有的做法,在以小见大中开阔思维。希望同学们都能从此次讲座中收获思考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