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12年10月20日(16:00-17:30)
会议主持人:胡永远(南京财经大学我学院院长,教授)
评论人:董志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题目:农民工迁移模式的动态选择:外出、回流还是再迁移
主要内容:作者采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探讨了外出农民工迁移模式的动态选择及其决定因素。文章中假定农民工外出就业依次经历外出、回流与再迁移三个次序决策,通过采用极大模拟似然-两步序列选择Probit模型来矫正选择性偏差并进行估计,作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稳定性较强,常年在外成为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形式,而回流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大部分回流农民工会选择再次迁移,而永久回流的概率并不高;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体特征对迁移和回流决策有显著影响,劳动力资源禀赋对外出和再迁移决策有显著影响,而土地资源禀赋仅对外出和回流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出和再迁移决策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回流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外出经验对回流和再迁移都有显著影响。
题目:中国企业劳动收入变动分析:代际效应与年龄效应
主要内容: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者运用新近发展的世代分析方法,从企业代际和年龄视角诠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模式。结果表明:(1)劳动收入份额代际效应呈“正U 型”,1985 年后诞生的企业呈逐代上行趋势;劳动收入份额年龄效应呈“倒U 型”,在企业年龄为30 年时达到峰值;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代际效应和年龄效应明显不同。(2)所有制变迁和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代际效应与年龄效应皆有解释力,但所有制变迁的影响相对更突出。上述结果表明,不同代际的企业在其成长路径上都带着制度变迁之“烙印”,进而形成要素报酬分配差异,这为我国当前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主要内容:作者从矫正劳动力社会成本的角度论证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置依据。由于企业与社会整体承担劳动力使用成本的方式存在差异,个别劳动者与雇主谈判能力不对等常诱发劳动力社会成本。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将劳动力使用成本足额计入企业的会计成本中,才能矫正劳动力的社会成本。最低工资标准通过保护劳动力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避免劳动力社会成本的产生。
主要内容:作者采用对四个城市、203个企业的调查数据,测量了当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状况,指标法与交叉统计分析法的结果表明,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民工工作转换更为频繁、工作任期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更短,就业稳定性更差。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与Multinomial Logit Model的估计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类的个人禀赋特征与工作技能、职位级别、所有制性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所在地区等均会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作者最后给出了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作者提出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加上个体年龄、经验、技能、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会以多种方式在城市谋求发展,管理者、自我雇佣、雇主都会成为其就业的出路。作者利用对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除性别、是否培训等因素外,就业身份是造成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雇主、自我雇佣者、管理者的收入都显著地高于务工者。要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应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的公共培训体系中,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和减免税费负担,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均等化和透明化,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以多种身份谋生和发展。
主要内容:作者提出,尽管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性别隔离水平仍处在偏低的水平,但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对效率追求的程度远远大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带来的女性职业渠道拓宽的程度,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性别隔离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作者使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研究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从1989年至2006年职业性别隔离的发展趋势,并从影响劳动者对不同“性别”职业选择的角度分析导致职业性别隔离水平加剧的原因,发现影响男性和女性进入各自性别密集职业的原因并不相同。市场因素等对男女性别的影响都存在。影响男性劳动者进入“男性”职业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如收入水平、市场地位、工作时间等因素。而影响女性劳动者进入“女性”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和教育水平。
主要内容:作者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加速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却没有获得实质性改善。失业率居高不下主要源于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持续影响,无就业的复苏和无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绿色就业短期效应的不确定性。破解就业难题需要实施高就业的经济增长战略,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以及实施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并重的就业政策。
最后,由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董志强教授作会议评论,对各个发言人的主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选取一些具体议题选择评价探讨。例如,对最低工资问题,应该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出最优方法。专家学者们对劳动经济学的多个相关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从研究问题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到建立模型都进行了充分探讨,建议学者间共享数据,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取得到更多突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