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长远,夯基固本:转换态下校园疫情风险治理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2021级应急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易知
一、转换态下的校园疫情风险的缘起
风险社会背景下,风险爆发的能量不会快速释放,各种风险因素容易不断叠加、耦合,在常态化管理与紧急状态管理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模糊状态。这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校园中师生的安全,长期来看还对学校乃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转换态下的校园疫情风险防控的问题
在目前校园疫情风险防控中我们始终不能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缺乏对极端状态下机制运行的预设。虽然在理论上来说,紧急状态下复杂多变的情况不等于常态化下简单的叠加,因此应急管理预案的作用发挥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造成这种现象更主要是因为预案编制过于假大空,不肯落到实处,普遍缺乏情景设置、风险分析、脆弱性分析等具体性分析,预见性不足。预案工作长期以来都是重视精神指示,轻视具体技术实操,没有形成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依靠静态化的应急预案去应对动态发展的各种紧急事件本身就已经很困难了,而这种遵照制定模板、参考上级预案集中写成的预案很难真正付诸实施,到最后当问题出现时还是靠一拍脑袋做决定。
三、转换态下的校园疫情风险防控的分析
近年来,学界提出“转换态”理论,其作为风险社会的第三种转换形态,集中体现为差异性、多样性、动态性。在校园风险治理中,一是差异性,差异性表现为风险个体的差异性如在疫情中对于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人员的管理存在着差异;风险类型的差异性如存在着传染风险、物资供应风险、甚至是舆论风险等;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性,由于学校体制、文化、物理环境存在着差异,自然对于管理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多样性,在风险社会中,风险并不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随时随地都有转换为其他风险的可能性,这也给校园疫情治理带来了阻碍,进一步提升了治理过程的复杂性与危险性。三是,动态性。无论是事件前转换态还是事件后转换态哪一阶段,都伴随着动态性。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为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风险社会背景下,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而各种风险因素在学校中不断叠加、耦合,这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学生的安全,也关乎每一个师生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四、转化态下校园疫情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面对复杂的环境,我们要将敏捷思维嵌入科层组织中,从而实现根本性组织文化的革新,实现制度层面的变革以适应在治理中不断变化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应急管理预案就是把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在紧急状态下做出的非程序化决策,提前纳入到一个规范化、程序化的决策系统中去的动态化过程。通过不断把临时性的应对办法纳入到一整套对不同问题的应对流程,从而实现准备充分、决策从容,机制预设、运作自如,资源到位、应对得力的目的与功能。这就更需要一个具体可行的应急预案,只有足够具体、可视,基层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才有可能按图索骥,按流程逐步应对突发事件。这是一个困难的工程,但同时也不是一个一次性工作。如今一切的程序化决策流程,在往昔都是第一次出现的突发事件,主要不断扩展、演进、吸收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办法,应急预案工作最总会变成一个庞大而专业的复杂体系。
其次,从校园公共事务管理方面来说,我们应形成敏捷的思维定势与敏捷的应对机制,实现用户导向,以人为本,适应快速回应,尽早介入的治理节奏,采用灵活应变,渐进迭代的治理方式,真正推动治理范式的转变。在构建更加敏捷的校园治理体系方面,亟需克服敏捷文化与官僚制之间的张力,使用敏捷思路指引治理从治理效率、机构变革、政策改革三个方面实现现代化。
最后,是关于转换态的治理,我们应该破除“无限责任”“绝对安全”“一刀切”等在常态化管理中滥用的认识误区。过度防疫和一刀切防疫不仅缺乏科学的风险研判,更是一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