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官方网站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应急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院友工作 | 招生招聘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 正文

上一条:冯双剑 李尧远 ||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调查分析及建议(三) 下一条:冯双剑 李尧远 ||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调查分析及建议(一)

关闭

冯双剑 李尧远 ||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调查分析及建议(二)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现状


(一)应急管理的人才培养


1.人才需求

我国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是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强调,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对妥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宏观角度讲,由于我国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各级政府中从事应急管理的工作人员多数从其他行业或专业转置而来,专业性不足是制约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各类企业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意识日益增强,安排专业的应急管理人才进行风险防控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成为最迫切的要求之一。因此,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受过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教育的应急管理人才。据中国科学报报道,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为40余万人,如果以整个应急管理产业链条所需的通用人才来统计,缺口将达上千万人。

2.专业建设

在国家设立应急管理专业以前,暨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等院校,为破解专业目录空白的难题,通过“借壳生蛋”的方式(即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或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置应急管理方向),培育应急管理的本科专业人才。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则通过与当时的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合作,在MPA学生的培养中设立应急管理方向,培养应急管理的专业学位人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则在2020年增设应急管理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培养应急管理领域的高端人才。

2019年,教育部特设应急管理专业,3年多来,已有武汉理工大学、我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海大学、应急管理大学(筹)、山西财经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广西警察学院等34所高校申办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由于在应急管理本科专业设立以前,已有20多所高校已经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立应急管理的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所以,应急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立,标志着本-硕-博层次完整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正式形成。2020年6月,我校应急管理学院发起成立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虚体型会议联盟&学术共同体),通过在线会议、集体备课会等方式共同探讨应急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知识生产等问题,为推动应急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便捷高效的平台。

3.人才培养规模

2020年以来,各个申请设立应急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均已开始招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分布在北京、江苏、河北、广东、山西、陕西、新疆、山东、湖南、湖北、辽宁、内蒙、福建、吉林、青海、广西、云南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此次调研的高校中,有14所高校应急管理专业本科招生人数在60人左右,占比约58%,招生人数在30人左右的有6所高校,占比25%(参见图1)。有的高校实现了本-硕-博的多层次招生,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截止到2021年底,在校生规模达到80余人,含30余名本科生、20余名全日制硕士生、20余名MPA学生、6名留学生、3名博士生。中国矿业大学2021年应急管理专业在校硕士生10人,在校博士生3人;2022年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60人(2022年9月入校),在校硕士生19人,在校博士生5人。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约110人,硕博士研究生约120人。我校实行管理科学与应急管理本科大类招生,现有本科生25人,硕士生18人,博士生5人。如果按照校均50人的培养规模,每年上述高校能够为社会输送的应急管理人才大约在1500名左右。


图片


4.人才培养的目标

尽管各个高校在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实质定位基本趋同: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掌握应急管理基本理论,熟悉突发事件场景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管理技术原理,具备危机意识和系统思维,掌握突发事件识别、预防、监测、预警、准备、响应和善后等管理流程,具有决策、预测、处置能力,富有担当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综合性应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虽然与《“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的“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要求在表述上有所出入,但其中的内涵要素却基本一 致。


5.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与学分配置。

基本课程体系。2021年6月以来,依托应急管理本科专业高校联盟(虚体型会议联盟&学术共同体),经过多次讨论,众多高校就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达成一致:专业基础课以宽口径、厚基础为设计原则,包含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数学、运筹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核心课聚焦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和流程覆盖,包含应急管理概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决策与指挥、应急响应与处置、危机沟通与舆情管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灾后恢复与重建等;专业选修课鼓励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拓展应急领域方向(强调灾种覆盖),包括应急管理案例分析、应急演练、应急管理绩效评估、社区应急管理、应急志愿者管理、自然灾害防治要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要点、事故灾难防治要点、社会安全事件防治要点等;跨专业选修课旨在辅助提高学生就业和深造技能,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学习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逻辑学等课程。

特色培养体系。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从课程体系中选择与学分总量一致的课程,体现学校或行业特色。应急管理专业设立以来,各个高校都结合自身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打造自身特色。沈阳化工大学以“面向和服务于化工行业”打造培养特色,以“懂管理、能应急、知化工、会数据”作为培养标准,提出“五入融和”(即需求切入、责任植入、场景代入、智能嵌入、多专业融入)的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思路。河南理工大学为顺应我国进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互联网+时代,立足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关注应急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注重灾害形成与演化机理、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应急指挥与联动、应急资源建设与管理、韧性城市建设等关键问题,开设城市应急管理、基层应急管理、智能化应急管理以及应急科学理论与教育等4个领域的特色专业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坚持“五位一体”的专业定位,即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主导,并以突发性、综合性、系统性、大数据、智能化的五项原则来设置应急管理专业课程。我校基于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特征,将“面向综合应急管理岗位、知识体系深度交叉融合、覆盖全部灾种完整流程、理论基础应用能力并重”作为专业设置的基本定位,其特色在于综合性应急管理。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现场调查与风险识别、应急数据收集与情报筛选、应急情景建模与编程、快速制图与可视化指挥、应急演练等活动策划与实施、精准沟通与危机公关等六大能力。中国矿业大学通过破除文科与工科壁垒、线上与线下壁垒、校内与校外壁垒、课内与课外壁垒等方式创新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6.实践育人

作为典型的应用型文科专业,通过实践实习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高质量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各相关高校都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强化校企合作、拓宽实习渠道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调研的24所高校中,个别高校尚未建立实习基地,占比8.3%,9所高校建立2个实习基地,9所高校建立3个以上实习基地,占比分别为37.5%(参见图2)。很多高校非常注重实践育人的作用,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武汉市经开区应急管理局、国家电网湖北省公司、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黄鹤救援队等搭建政产学研用多层次协同育人平台。武汉理工大学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武汉市消防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武汉光谷北斗、武汉湾流科技等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及实习实训基地协议,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实训实习等活动。我校应急管理学院与原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合作共建了陕西省应急培训基地(我校),基地总投资约1100万元,基地拥有媒体应对、桌面推演、应急值守等实训室,同时,学院委托上海哲寻信息科技公司开发了桌面推演的训练对抗软件,为学生开展线上实训。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学院建有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应急技能实训室、应急指挥模拟实验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实验室、安全心理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


图片


(二)应急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应急管理专业本身的强学科交叉性,师资的配备是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近些年来,部分高校引育并举,开放办学,培养了一支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如我校应急管理学院整合省内外力量,培育了一支30余人的师资队伍,博士学位拥有者达到100%,高级职称占比60%以上。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5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87%;70%以上专任教师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现有国家安全文化专家、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类科技创新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15人。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范维澄教授担任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科首席教授3人,特色专业责任教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香江学者计划2人,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1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但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很多高校面临的短板(后文详述)。


(三)应急管理的科学研究

在中国知网的检索窗口中输入“应急管理”篇名关键词,可以看到约19000多篇论文(含博硕学位论文),可以看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的丰富程度。通过调研可知,50%-60%的高校研究领域涉及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预案和技术等方面,30%的高校涉及应急管理法制的研究(参见图3);有19所高校主持过国家级的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项目占比79.2%,其中11所高校在3项以上,占比45.8%;有19所高校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的科学研究奖励;有18所高校培育了省部级以上的科学研究平台,占比75%。许多高校在科研方面成果亮眼:我校应急管理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出版《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质量管理》《应急预案管理》等应急管理著作/教材10余部。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科研经费达2100余万元;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2部。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教师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专题1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及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40余项、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项目10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公安部、湖北省等省部级教学及科技奖励10余项。中国矿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教师近年来已出版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方面相关著作和教材11本,发表SSCI/CSSCI学术论文80多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多项,撰写40多篇研究报告。暨南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也在应急管理的科学研究方面有着丰硕的成果。


图片


(四)应急管理的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之一。科研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通过调研发现,13所高校(占比54.2%)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的批示,18所高校(占比75%)承担过地方政府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14所高校(占比58.3%)有研究成果被各级政府采纳。做的比较好的高校如: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发挥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现代化、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粤港澳区域协作与跨域治理等研究方向的特色和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回应社会需求,接受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委托开展项目研究达100余项,项目经费达到3000多万元;先后6次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采纳,直接转化为地方政策4次;智库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报道2次;承担地方应急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编制百余次,为地方干部开展培训达3万多人次。2019年1月3日,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与暨南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围绕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在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应急管理高端论坛、应急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应急领域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我校应急管理学院先后有10余项成果被原陕西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省政府总值班室、省决咨委等部门采纳或被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同时协助各类组织建立社区应急响应示范基地4个,风险评估示范基地1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社会重大现实需求为导向,与河南省应急管理部门、各地市政府和广东、重庆山东、深圳等省市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服务社会能力突出。武汉理工大学建设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站和湖北名师工作室,承担了多项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出版了我国首部以应急管理为主题的蓝皮书,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项,研发平台在湖北省地市开展示范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多篇研究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应急管理部、教育部、江苏省委省政府等采纳或被相关省部级领导批示。(本文章分三部分发布,这是第二部分)

作者简介:冯双剑:《中国应急管理》杂志记者;李尧远: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副院长、教授

(本文转载于《中国应急管理》杂志2022年第八期)

版权所有: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股份)有限公司|Sogou百科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网站:www.xspzl.com 登录
陕ICP备28765498号
Baidu
sogou